模块一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1.( )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A.美育
B.德育
C.体育
D.智育
22.“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23.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梁漱溟
24.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 )。
A.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
B.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5.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与解析》》》
21.A 【解析】考查美育概念。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做审美教育。
22.C 【解析】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23.A 【解析】蔡元培是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一部分提出来的教育家。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24.C 【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规定的,是最大的概念,排除A 和D。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课程目标即课程的预期效果,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由教师制定的,属于四个层次中最小的概念,所以此题选C。
25.B 【解析】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