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试题资料

首页 > 湖北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是( )。

华图教育 | 2021-04-25 11:20

收藏

课程--课程
 
5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是( )。
A.基础性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综合课程
 
57.根据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将课程资源分为( )。
A.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B.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
C.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D.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58.强调课程设计的优先性与重要性,强调事前规划的课程方案具有示范作用的
是( )。
A.相互调适取向
B.课程创生取向
C.缔造取向
D.忠实取向
 
5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 )。
A.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授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60.下面四位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及行为与教育学家杜威最为接近的是( )。
A.王老师在课堂上特别严肃,并且不允许学生讨论和提问
B.李老师认为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由此放任不管
C.张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D.赵老师在平时及课堂教学中只关心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置之不理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与解析》》》
 
答案解析
 
56.C 【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
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比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就是基础型课程的体现。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综合课程一方面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7.A 【解析】根据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将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
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将课程资源分为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将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58.D 【解析】辛德提出,课程实施具有三种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
向。忠实取向即视课程实施为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预定的课程方案的程度。这种观点强调课程设计的优先性与重要性,强调事前规划的课程方案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应当不折不扣地执行。互调适取向即把课程实施视为课程设计人员与课程实施者双方同意进行修正调整,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以确保课程实施之成效的过程。相互调适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而不是预期目标与规划方案的线性演绎过程。课程创生取向,又称课程缔造取向,即把课程实施视为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真正的课程并不是在实施之前就固定下来的,它是情境化、人格化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有的课程方案不过是一种供这种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课程创生取向强调“课程是实践”。课程不是被传递的教材或课表,不是理所当然的命令与教条,而是需要加以质疑、批判、验证和改写的假设。课程创生取向强调“教师即课程”。教师是决定新课程成败的关键角色。
 
59.D 【解析】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课程的开发和创生的过程,因此B选项的表
述不正确;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教学相长的过程,并非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而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A、C选项也不正确。
 
60.C 【解析】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
“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选项中,A 王老师不允许学生讨论和提问,排除。
B.李老师对学生放任不管,不正确。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发
挥学生主体,而不是放任不管。
C.张老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符合杜威学生中心观点,正确。
D.赵老师对成绩差的学生置之不理。没有突出学生中心的思想。错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